【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资料图)
本周五,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州方向的反攻行动(或称塔夫里亚攻势)已经进入第10天。用着北约援助的顶级装备的乌军地面突击力量,在缺乏预案的轻敌冒进中遭受了不小损失,换来的是在俄军警戒线上的有限推进,截至周四共计攻占4个村庄(居民点),总推进距离约为5公里。
俄军则依靠战场制空权、制信息权等要素,有效利用多种防御手段阻滞乌军突击矛头,成批歼灭北约提供给乌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并对乌军占领的村庄展开火力袭扰。
这段时间,力求收复失地的乌军为了寻找俄军防御的薄弱环节,难免要面对“夺地失人”的局面;而“失地存人”的俄军,也在寻找重创乌军主力,发起反突击的时机
很难说双方会对目前的战况感到满意。对于希望以那些本就是“白来的”海量武器弹药换取战场主动权、一举切断俄军交通线的乌军来说,在缺乏制空权的客观条件下,出现更多的战损并非不可接受;但没能换来战役突然性造成俄军局部防线的崩溃,一口气冲到俄军防御纵深,确实是赔本买卖。
而对于为应对此次反攻准备已久的俄军来说,本希望通过一场“防守反击”让乌军大伤元气,但由于侦察-火力配置不足以面面俱到、兵员数量和结构仍存问题等原因,难以实现对乌军的整建制打击,也只能接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一个旁证是,在俄军集中精力应对乌军攻势的一周内,俄军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基辅的空袭密度和烈度,都显著降低。如果乌军在首轮攻势后迅速投入更多兵力兵器,发起“胜败在此一战”的大赌博,那么俄军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防区外精确打击弹药储备,打击乌军部队集结点等难以隐蔽的高价值目标。但从本周二(6月13日)开始,俄军恢复了对基辅的空袭力度,本周五(6月16日)俄军更是发动了让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的大规模空袭,也许这就是俄军认为乌军短期内不会“梭哈”的一种体现。
俄军在近期对基辅的空袭中,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Kh-22超音速空地导弹重新出现,也许这些重型导弹的原计划“服务对象”,就是乌军战线后方的时间敏感性重要目标
不过深知“攻势停滞等于慢性死亡”的乌军,仍努力在战线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本周末,乌军在库班方向再次集中豹2A6主战坦克等北约精锐装备发起进攻,驻守当地的俄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摩步42师,使用包括携带破甲战斗部的FPV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手段,展开机动防御。
在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到将近500天的时候,双方都很清楚,正如在阿尔乔莫夫斯克(巴赫穆特)血战结束后不久,乌军就发起了本轮扎波罗热反攻那样,无论乌军这一阶段的攻势会以何种形式结束,届时都不过是为下一次大规模对决准备的开始而已。
俄军FPV无人机的回传画面,记录下又一辆豹2A6的“遗像”
在总结这一阶段攻势的经验教训后,乌克兰必然会向北约集团寻求更多先进装备等“投资”,以筹备其下一个“大项目”。而俄罗斯同样需要时间积蓄力量。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上周中俄两国军方共同确认,俄方将应邀参加中方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意味着俄军将出动一定数量的人员和地面装备赴华参演;普京在周二的讲话中也谈及,俄军仍缺乏很多关键的军用物资,这些信息都指向俄军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既然常规力量仍然捉襟见肘,那么俄罗斯庞大的战略及战术核武器库,自然成为“特别军事行动”局势出现不明朗时,被频繁使用、调动北约注意力的一张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6月13日表示,白俄罗斯已经开始接收俄罗斯的战术核弹头,其中包括“比美国1945年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威力大三倍的武器”。6月16日,普京在第26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的首批战术核弹头已交付给其亲密盟友白俄罗斯,将于年底前完成部署,但他认为俄罗斯目前没有必要诉诸核武器。
不过,当核武器这张威慑牌被用得过于频繁之后,其实质威慑力难免有所降低
战争短期内无法结束的现实,对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持续伤害,然而到目前为止,俄乌都体现出了对挫折乃至失败很强的承受能力。如果说乌克兰的承受能力还能归功于其收复失地的决心,以及北约集团源源不断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承受能力又从何而来呢?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表达方式,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展现的不是承受能力,而是苏联解体30年来一次次感受“世上难买后悔药”后沉淀下来的、难以根除的痛苦。
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血腥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内战,1991年苏联解体后,除了从苏联末期就开始燃烧的高加索战火之外,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几个前苏联主要加盟共和国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争。然而自从“就此别过”的别洛韦日森林之后,各国之间表面上“得过且过”式的相安无事,并没有让矛盾随着时间而消弭,而是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不断酝酿并激化出新的矛盾——例如军迷们非常熟悉的俄乌“轰炸机换天然气”事件。在2022年集安组织对哈萨克斯坦行动、以及规模更大的俄乌冲突相继爆发后,俄罗斯国内也有“特别军事行动是一场推迟了30年的战争”这种说法。
1991年12月8日,在别洛韦日森林的秘密会议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科维奇和叶利钦三人签订了《关于设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相关协议》
尽管从苏联解体那一刻起,俄罗斯就必然意识到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意义,但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又使得在争夺乌克兰的牌桌上,俄罗斯注定打不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牌,因此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也是注定有限的。然而即使俄罗斯客观上很早就处于别无选择的地位,但等到真正下定决心时又为时过晚。
6月5日,臭名昭著的政治骗子布林肯对普京如此“嘲讽”:“如果普京投资于技术和创新,而不是武器和战争,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就不会不复当初,本可以发展壮大,如今却微不足道。”笔者反倒认为,恰恰是俄罗斯选择“武器和战争”不够坚决,没有及时认清其实质处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的真实环境,成了俄罗斯在此次俄乌冲突中陷入尴尬的一大深层原因。
肯定会有人提出质疑,难道北约不是俄罗斯的“敌国外患”么?在俄罗斯最虚弱的时期,仍能凭借核武器这一底线,让1999年孤军抢占科索沃普里什蒂那机场的俄空降兵,面对北约部队的包围时毫无惧色,他们知道北约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到了现在,哪怕北约早已从“清仓戏乌”变成了“割肉援乌”,也没有展示出敢于和俄罗斯展开正面冲突的决心。笔者认为,即使公开报道中的俄军经常在作战地图上模拟北约集团介入时场景,但从思想认知上,他们未必做好了与北约常规军力较量、包括现在这样与全面北约化的乌军作战的思想准备。
2019年在瑞士会见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上将的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个人认为,如果俄军真的做好了“北约来了我也敢打”的准备,反而有更大概率掌握战场主动权,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追溯俄罗斯建国以来军事行动的历史,不幸的“立国之战”——第一次车臣战争,其结果给俄罗斯带来的更多是失败主义氛围;而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找回颜面之后,俄军相继在2008年南奥塞梯事件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以外界看来轻而易举的方式取胜;2015年俄军介入叙利亚内战后,更是为奠定当地局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都或多或少加速助长了俄罗斯的胜利主义情绪,让俄罗斯认为其选择“武器和战争”的程度,已经足以满足要求。
从时间上说,俄军思考如何打赢一场以乌克兰军队为对手的全面战争,其起点很可能不会早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那么在此前后发生的、总体执行过程都很顺利的几次军事行动(包括通过2014年之后持续的东乌战乱,对自身能力和乌军能力的评估),必然是俄军在短期内制定作战方案时的重要参考。笔者很多朋友在谈及这一点时,经常用时下流行的“省流”说法形容为:“躺赢害人”。
然而实际上,对于在21世纪前20年的几次军事行动中担纲主力、在本次“特别军事行动”中总体表现也最为出色的俄南部军区来说,胜利远远不是靠“躺”换来的。两次车臣战争及其余波,使得当地部队(包括南部军区部队和当地内务部队)备战程度很高;2008年南奥塞梯“八日战争”,更是基本由第58集团军一手操办的,而俄军前往叙利亚,又使得大量物资需要由南部军区的各种基地置办或经办。“最好的战备状态,是长期军事行动带来的惯性形成的”。
2018年5月9日,弗拉季高加索胜利日阅兵中的俄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受阅部队。在阅兵场上看着大差不差的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则千差万别
而在“特别军事行动”的其他方向上,俄军其他部队的战备状态就不如南部军区了,无法做到稳扎稳打,俄军统帅部只能通过尽可能发起奇袭,实现快速推进。公允地说,俄军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战前的欺骗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严重影响了乌军对分发储备物资、建造额外防御工事等战争准备工作时机的判断,使得乌军在冲突爆发时如同“本能反应”一般救援基辅方向,客观上减轻了赫尔松方向俄南部军区受到的压力,让这支值得信赖的部队成功实现了主要作战目标。
但正如前文所说,长期胜利主义情绪导致的俄罗斯军事斗争准备决心不足,在北约全面启动援乌动作后,这种奇袭产生的成效很快就“技止此耳”了。而且在更加烧钱的高技术军种,虽然也有长期军事行动的惯性(如俄空天军在叙利亚的作战),但对战备状态的保持作用也有着明显的上限;即使是能征惯战的南部军区,也无法仅靠地面力量完全巩固住取得的成果。
2018年左右,俄空天军的内部评审以颇为五味杂陈的口吻表示,俄南部军区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年飞行时长“终于”达到了70到80小时;而在年度中俄联合战略巡航任务中,每个架次至少飞行十个小时以上的俄战略轰炸机部队,其飞行员们的年飞行时长也不过120个小时。
这种仅以时长而言,连我军航空兵部队一半都不到的训练标准,很容易让人想到早在俄乌冲突前,中国军迷对比俄军与我军时,经常谈及的一个核心区别:“钱”。
“你什么侧卫,我什么侧卫,你什么图波列夫,我什么图波列夫”这个梗背后,折射出的确实是两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现状
在外界看来,我军目前能够实现对俄总体军事实力的领先地位,核心竞争力就是各项经费更为充足。在中国综合国力有目共睹的今天,这一优势的确无可置疑,但笔者认为,只用一个“钱”字就涵盖了几十年来的强军成果,实在是太过简单;如果上纲上线地说,甚至是对一代代革命军人奉献青春与智慧的抹杀。
从1950年美国海军第7舰队列阵台湾海峡开始,人民军队就认识到,要想实现祖国的完全解放,就要做好与美帝国主义刺刀见红的准备。几个月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战场,即使此时年轻的人民空军还无法参战,苏联空军又迟迟不动,那些缺炮少粮的轻步兵们,靠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铁脚板”与比钢铁更坚定的保家卫国信念,将骄狂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甚至一度攻克汉城,彻底打破了恐美心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一直受用至今。
同样缺乏制空权,看到相比俄军并不缺乏重火力的乌军在攻势中遭遇的挫败,再想到抗美援朝中的一场场经典战例,令人再次感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
随着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早在装备水平仍很落后的世纪之交,我军不仅瞄准台伪空军最新列装的F-16、幻影2000等先进战机(当时标准)研究克敌制胜的战术,在当时提出的“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中,拥有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具备精确打击、电子干扰能力的对手,显然不是台伪军队本身。
在今天的人民空军实战化演习中,组织装备性能强、尖子数量多的尖刀部队,模拟第三方介入的“橙军”(近几年来,为便于电子地图作业,改为“绿军”)参与体系化红蓝对抗,早已多次见诸于报道。而强敌的仆从势力日、韩、澳、加等国可能出动的兵力,也早已出现在围绕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岛礁的各类作战想定中——更不要说应对届时西南方向极有可能的异动,而准备的“边境牵制作战任务”了。
像这样的战前教育动员想定,近些年不断在各基层部队展开
正是这样的备战标准,才让我们有着必须以“下饺子”的规模投入装备采购的决心。当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开工数量达到两位数,当“东风快递”的库存正在以“多管齐下”的方式继续扩充,当“东西南北中、奋飞歼20”的目标正在一遍又一遍地实现,没有人怀疑,人民解放军的备战对象,绝不只是那股割据宝岛的分裂武装。
笔者还记得一位老友的话,“我们装备的不是全军最新、最好的歼20,但我们都在说,到那一天我们一定要成为全军第一支打下美机的歼20部队,致敬先辈们在朝鲜战场上的荣光”。敢于将重挫强敌军事霸权放在与实现祖国统一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备战打仗、就要准备与最强大的对手较量,是这个时代革命军人“闻战则喜”的好样子。
如果说俄罗斯对军事挫折的忍受能力,使得开战时提出的“去军事化”这个目标可以拖延、甚至可以打折扣;那么对于人民军队来说,如果祖国统一之战爆发,对台当局的“去军事化”不仅是必然的结果之一,最终的胜利目标更是绝不可能停留在“去军事化”的层面上。只有展现出敢于消灭一切阻挠祖国统一大业反动势力的决心,才能尽可能减少统一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的附带损害。这也是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带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