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守住古镇千年文脉-焦点日报

在大理市喜洲镇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的

甲马版画艺术馆中


(相关资料图)

慕名而来的游客带着孩子

在体验甲马版画制作

一双小手落在纸与墨间

传习着古老的技艺

喜洲镇

东傍洱海、西依苍山

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

有着“小上海”的美誉

这里是老舍笔下的“东方剑桥”

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15000多幢各时期民居和100多幢百年古建筑

构成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被称为“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

这些民居雕梁画栋

斗拱重叠

翘角飞檐

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

绚丽多姿、寓意美好

喜洲有原汁原味的白族生活形态和传统民俗风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茶马古道衍生出商帮文化,当地人自古重视教育、重视办学,使得厚重的白族文化在这里世代相传。

如何遵循喜洲原有风貌

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

成为喜洲古镇保护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喜洲镇副镇长彭涛表示,喜洲镇严格执行传统村落保护的各项要求,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活化老建、打击违建”的总体思路,把白族民居建筑群作为喜洲古镇的最美底色,保护古镇历史格局、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负责人田飞说:“2013年,我来到喜洲,当时还没有太多的游客,喜洲一直保持着‘在地传统文化’。我们觉得可以挖掘一些在地元素、在地技艺,进行梳理整合,所以就有了匠志集民艺中心这个空间。匠志集是我们手艺人的一个公共平台,集中展示大理州范围内的各种民间技艺,让更多游客感受大理的传统文化。”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以保护为本守住千年文脉,以传承发展守护民间非遗,以利用赋能改善人居环境,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记者:杨润婷 王焜

编辑:陈琳玲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 第三届“大理楷模”先进集体 大理州体育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