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到底凭借着什么?能享受高收入和高福利,工作还那么轻松

北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慢节奏的,但是员工的福利待遇却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模式却一直是快节奏、高工时和低薪资的呢?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是劳碌命?

这里当然有时代经济政策和分配等问题的原因,但是今天不讲这些,主要谈谈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说,欧洲的高福利高工资是建立在早期财富积累和技术进步上的,这有点太宏观了,不足以看到欧洲现今模式的本质。


(资料图片)

财富积累的确让欧洲人有了技术发展的资本,而技术发展则带来了高附加值产业。在中国如果你问什么是高附加值产业,大多数人会回答你芯片、医学仪器和汽车。但如果是在丹麦,人民会回答你农业,并且告诉你丹麦是一个农业国家。

这个国家的农业只占到GDP的2%,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原料很多都是内部价,和农业紧密相连的化肥、兽药与咨询服务都不计入统计,或者低价统计,大有闷声发大财的意思。

然而,这个国家进出口猪肉一项就占到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实际的农业GDP占比大概在14%左右,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情况比较好的国家都高。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农业是可替代性比较高的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不足,所以附加值会比较低。但是北欧制定了农业的高标准,通过技术上的不可替代性,提高了竞争力。

比如说奶制品领域,规定一毫升牛奶中的细菌数低于五万,禁止使用抗生素等等。为了减少牛奶中的细菌,消灭奶牛的乳腺炎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光这项技术中国就花了约30年时间,而丹麦几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

农业上设置了如此宽广的护城河,让后来的追赶者在以同样标准生产时,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无利可图。过去令我们失望的中国奶制品行业大概多是有这些压力在,当然这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借口。

有了这些以后,欧洲国家就形成了低发展速度的经济模式,因为只有较低的发展速度,才可以让企业高管和老板们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被时代抛弃,也就避免了内卷。

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这么大了,可是996却越来越严重,即使是在我们认为的高新技术行业,计算机编程领域,加班也依然严重。因为没有欧洲那种厚实的技术壁垒,即使是中国一些行业的领袖,也有强烈的危机感,所以倾向于压榨员工。

很多员工也在这种快节奏中,有了自己的选择,有的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赚够养老的钱,有的则选择躺平。

整个中国的新兴技术行业都是选择节奏快、技术更新快的行业,而不是像欧洲那样一百年都能一成不变的行业。因为只有更新速度快的行业潜力才足够大,才更可能赶超发达国家。所以中国选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看似是偶然的机遇,但也有时代的必然性在里面。

欧洲人一开始并没有对这些快节奏行业置之不理,也想要和中国争一争,但是以来他们都是分散的小国,没有强有力的和政府和政策支持,即使有了欧盟,内部成员之间也多少有自己的小心思。

所以在新兴行业的发展上,中国的政府调控优势,美国吸引人才的能力就都能体现出来。因而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智能手机,甚至于今天的新能源汽车,欧洲最后都要让给中国和美国,否则就会成为他们的资本绞肉机。

正因为欧洲国家选择了发展速度慢的行业,他们的高产出换来的资本已经没必要继续投入扩大生产和加快技术研发了,所以就都用来提升社会福利和全民教育了,因为社会福利提高有助于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由此来看,中国没办法复制欧洲的慢节奏,而且短期内也无法复制高福利社会。除非是我们找到了足够多的新兴行业,并且都发展出了今天欧洲那些产业一样的技术壁垒,节奏才会慢下来。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这个过程必然也是漫长而艰难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