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江湖豪侠,还是文人墨客,都喜欢用佩剑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此,能拥有一把绝世好剑,就成为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之下,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大批名垂千古的铸剑师,他们自成一宗、各自为派,锻造出了很多无与伦比的传世名剑。
欧冶子、干将、莫邪、烛庸子等,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铸剑大师,尤其是被称为“淬命双剑”的干将莫邪,更是传出了用活人祭剑的传说。
(相关资料图)
在那个思想十分闭塞的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乡野村妇,都十分崇拜神秘的祭祀仪式。据说,干将莫邪之所以会用活人祭剑,便是源于一种玄奥的祭祀仪式。
相传这种所谓的祭剑仪式,不仅可以确保剑的质量和灵性,还能令其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继而成为一把令人闻风丧胆的圣剑。
现代科学认为,用活人祭剑的恐怖做法,可能与当时的冶炼和锻造技术等因素有关,绝非是干将莫邪的率性而为。
干将莫邪的传说故事流行甚广,《搜神记》中记录的最为详尽。
相传春秋时期,吴越地区有一个非常知名的铸剑大师,他就是被后世尊为铸剑大师的干将。
干将原本是一位铁匠,却拥有一流的铸剑技术,莫邪则是他的妻子。夫妻俩的感情十分深厚每当干将铸剑之时,莫邪就陪在他的身边,为他添柴、拉风箱、擦汗。
由于干将的铸剑技艺十分高超,锻造出来的剑坚韧无比、削铁如泥。为此,楚王下令让他为自己铸剑。
干将莫邪领命之后,没日没夜的选择铸剑材料、研究铸剑技术,每天都在炉火旁辛苦地打造宝剑。但天不遂人愿,无论炉火多么旺盛,都无法融化金铁,为此耽误了铸剑的时间。
不过干将莫邪并没有放弃,他们历经多次失败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用活人祭剑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将活人推入熔炉之后,金铁才开始慢慢融化。
最终,经过干将莫邪的不断打磨,才铸造出了两柄绝世好剑,分别是“干将剑”和“莫邪剑”,二者又被世人称作“雌雄双剑”。
性格残暴的楚王早已恶名在外,干将为了以防不测,专门留了一个后手。他将雌剑“莫邪剑”敬献给了楚王,另一把雄剑则留下给妻子当做传家宝。
楚王为了防止干将给别人铸剑,于是不由分说地下令斩杀了干将。后来,莫邪将“干将剑”传给了他们的儿子赤鼻,他为了替父报仇苦练武艺,最终用“干将剑”刺杀了楚王。
其实,在《搜神记》中,干将莫邪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赤鼻为了帮父亲报仇,不惜将自己的头颅斩下,由一位同情他遭遇的侠客带入王宫,这才圆了赤鼻替父报仇的梦想。
神话传说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干将莫邪的故事时至今日依然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铸剑技艺无人能敌,另外则是赤鼻替父报仇,体现出了不畏权贵的反抗精神。
至于,干将莫邪铸剑时用活人祭剑,也并未有确切地史料记载,只不过是志怪小说和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罢了。
不过,很多对冶炼技术有过深入研究的科学家却认为,“用活人祭剑”或许存在一定的科学原理。
据一些史料记载和考古认证发现,古代历史中最早的铁剑出现在战国时期,而干将莫邪生活的时代则是春秋时期,二者之间相差几百年的时间,并且当时多以青铜剑为主。
青铜剑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兵器,由于韧性和硬度都非常差,根本无法用来在战场上进行拼杀。为此,大多数时候都被王公贵族跨在腰间,用作彰显身份的象征。
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盛行,很快铁剑等铁质兵器便取代了青铜剑。干将莫邪生活在春秋末期,他们用三年时间铸剑的艰辛历程,可能铸造的并非是青铜剑,而是后来大行于世的铁剑。
原因是科学家发现,铜的熔点约为1100℃,而且铁的熔点则高达1500多℃。当时,主要是依靠木炭熔炉打造宝剑,而木炭的最高温度仅有1200℃左右。
可见,干将莫邪在铸剑时,无法将金铁融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之所以选用活人祭剑,原因是人体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起到很好的助燃效果。
除此之外,人体内的盐和铁元素,则是天然的阻燃剂,运用活人祭剑的方法,可以让打造出来的宝剑硬度和韧性更高。
干将莫邪并不懂这些科学道理,但却在实践中摸索到了这个神奇的原理,故而才会打造出无人能敌的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