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9月7日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上海市政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闵行将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首位主战场,充分发挥这“一南一北”两大战略支点的整体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四大功能”承载力,努力打造创新开放发展新高地。
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表示,闵行位于上海地理版图中心,是链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沟通全球的重要枢纽门户,近年来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合力、扬优势、塑功能、促发展。今年上半年,闵行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81.37亿元,同比增长24.5%,高质量发展基石不断夯实。
在构建对外开放“强磁场”方面,闵行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和“南向拓展带”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引擎,正全力推动48平方公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建设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几年,闵行加强高能级功能性平台构建,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分别集聚了贸易、人才、法律等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600余家、155家、52家。截至目前,闵行区已汇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家、外资研发中心87家,已累计有51家企业上市。
在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方面,自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以来,闵行充分联合整合区域内2所985高校,10多家航天、航空、船舶领域的科研院所,440余家各级研发机构,千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资源优势,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功能布局落地。该区联合市级部门、区域高校、市属国企组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管委会,设立“大零号湾”专项资金和区校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全球引才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74万平方米科创载体,集聚一批优质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创园区。
在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方面,闵行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惠民生、强文化、优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该区首次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区人大议题,持续破解“老小旧远”问题,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老旧住房改造15万平方米,投入超42亿元用于美丽家园建设,与瑞安、地产等重点企业合作,对召稼楼、颛桥中心村等城中村实施改造。今年初,闵行召开全区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与9所高校合作举办27所中小学,与上海交大合作建设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华山等市级医疗机构共建9家医疗机构,在全市率先推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晚门诊”服务。目前,闵行已建成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吴颐人艺术馆、张渊艺术馆、“大零号湾”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闵行博物馆首次上榜全国百强博物馆;累计建成浦江郊野公园、闵行文化公园等193座公园,森林覆盖率达18.9%,让市民“出门见绿、推门入园”。
下一步,闵行首先将聚力推动北部地区核心功能强化,促进高水平开放迈上新高度。该区将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版政策落地,争取加大跨境贸易、离岸贸易、跨境投资便利化、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等政策落地应用。这里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打造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大力拓展贸易、人才、法律、金融等标志性、引领性功能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引进。闵行还将加快虹桥前湾中心、虹桥未来中心和虹桥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闵行将聚力推动南部地区三区联动发展,以高质量创新积蓄新动能。闵行着力推动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持续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升。这里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体系,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同时,加快高质量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闵行还建立完善区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设立“大零号湾”创投基金,建设“大零号湾”金融港,构建全过程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第三,闵行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该区坚持“制造业立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蓬勃聚势,争取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基因技术、量子科技等领域培育一批硬核企业。同时,闵行加快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未来能源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布局。另外,坚持“服务业强区”,推进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国际商贸、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多点布局、形成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