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风,那就创造风

原标题:杭州农创客陈海江让乡村“小透明”智慧出圈(引题)

没有风,那就创造风(主题)

浙江日报记者 王柯宇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


【资料图】

7月初,农创客、浙江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海江又一次来到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看到村里热闹上演的“浑水摸鱼”“非遗蓝染”等亲子研学活动,他颇为感慨:“记得第一次来永安村时,这里只是浙江众多乡村中的一个‘小透明’。但这两年,这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

永安村的“出圈”,和陈海江及其团队为它量身定制的乡村数字认养平台分不开。正是这个平台,让村庄变得不一般——让企业数字认养水稻田,带动了一大批农副产品出村,也让更多游客走进了永安村。平台上线两年多,已累计吸引客流量近30万人次,认养收入超过1000万元。

今年4月,乡村数字认养平台项目也在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中夺得平台服务类冠军,这是浙江在该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非常难忘和荣幸的全国第一名!”陈海江告诉记者,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名“新兵”,他正带领团队打造更多在乡村落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赋予乡村更多想象,让乡村成为‘有风的地方’,这将是我们毕生的事业。”他说。

稻子还没种就已卖完

走进永安村的村文化礼堂,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水稻田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各项数据,而水稻田的主人是各家企业。村里将核心区块的1000亩土地发展成企业认养稻田,按照每亩8800元的价格提前一年进行数字认养,也就是说,这里的稻田还没播种,就已完成销售。

这样的试验,源于2019年陈海江和团队的一次调研。为了回答“乡村发展最缺什么”这个问题,他们花了3个多月,深入浙江100多个乡村寻找答案。一位村干部就曾向他倾诉自己的烦恼——当地风光秀丽,日常也不乏来打卡的游客,但民宿等配套产业还不成气候,村里看似热闹,实际产生的收益并不多。

陈海江(右)和永安村乡村CEO刘松讨论“乡村数字认养平台”项目。受访者供图

没有风的时候,那就创造风。在农产品上行和游客下行的两条链路中,怎么让乡村农产品不愁卖、有价值,怎么破解旅游资源“接不住”的难题?

陈海江想到了认养模式。“它本质上属于‘订单农业’,不仅对农产品的价格和销路有双重保证,还能把城里人引到乡村来,带动乡村旅游、文创等业态。”

琢磨了一圈,他得出结论:市面上流行的认养模式通常面向家庭,个性化需求高、规模也有限,做起来难度不小,于是打造一个面向企业的数字化认养平台的想法应运而生。

“一定规模的企业,其实也是自带流量的组织,不仅对农副产品有稳定需求,也有团建、做活动的场地需求。”在陈海江看来,企业认养有更稳定的天然优势,把认养的农作物在数字平台上以积分形式累计,可以兑换农副产品、也能来村里游览体验,村里的产业不就活了吗?

第一片试验田,就选在了永安村。初到永安村,陈海江内心就有了答案,“做水稻田认养,这儿是最好的。”永安村的水稻田连成片,近年来也在做宜机化改造。除了紧邻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更让他心动的是,村里还有专门负责运营的乡村CEO,双方都想“搞事情”,可谓一拍即合。

2020年,乡村数字认养平台在永安村正式上线,目前,已有超过70家企业累计认养水稻田共1300亩,稻米客单价每斤提高了近10元。“现在,我们还开发了犁田、插秧、割稻等一系列休闲旅游项目,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都是爆满的。”永安村乡村CEO刘松说。

技术小白拥抱变化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掌门人,2010年来杭州创业的最初期,陈海江锁定的是数字化赛道。其实他并非IT专业出身,甚至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是在传统的建材行业。跨界数字领域,既是拥抱变化,也是他给自己的挑战。

不过,这位“技术小白”在二次创业的前期,也交了不少“学费”。起初,陈海江把力石科技定位在计算能力的研发层面,但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对初创企业来说,有点“hold不住”。彼时,数字出行、数字医疗等行业已经风生水起,转向应用领域,陈海江选了发展空间较大的数字文旅行业。

但风口并没有那么好追。起初,陈海江和团队以为,只要搭建好面向游客的平台,让产品上架,就能开花结果。但冷冰冰的现实再次给了他们一击,“在消费互联网的赛道上,已经有一批成熟的龙头企业,留给我们的蛋糕份额很有限。”他告诉记者,在一次次试错中,他又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决定把现有的探索拓展到数字农文旅行业。

“这不光是为了帮企业找到新的生长空间,更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创业者。”陈海江出生于景宁,在他的记忆中,农民早出晚归、辛苦耕耘,但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并不算高。怎么用数字的力量让乡村潮起来,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这是永安村故事的最开端。

永安村的乡村数字认养平台,是力石科技打造的第一个数字乡村项目。这不,手中的奖杯还没捂热,他便抓紧时间与刘松商量以后项目的迭代方向。

永安稻香小镇。永安村供图

“现在,认养田的主人可以在手机上实时追踪自己的田地。接下来,我们还将采集PM值、水质等更多维度的数据,实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让客户在手机端不仅能看到田,还能实现远程种植,提升体验感和参与度。”他说。

全国跑村找灵感

要在新赛道上跑出成绩,这几年,陈海江“跑村”的范围已从全省拓展到了全国,看的村多了,他也看到了更多机会。

“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不光要有产业,还得有特色,在产业运营中要具备爆款思维。”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不少乡村还处于“千村一面”的阶段,如何在村庄基础建设提升的基础上,真正带动产业发展,企业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浙江为起点,数字认养,就是力石科技打造的爆款。

现在,陈海江和团队把这样的试验带到了更多地方:杭州余杭径山“认养一亩茶园”、河南南阳“认养一箱蜂”、安徽合肥“认养一亩水稻田”……这些兼具乡村旅游、农产品线上销售、文创功能的数字化乡村产业运营模式,让更多乡村有了闪耀的可能。

除了数字认养,企业也在涉猎数字乡村建设的更多领域。比如,他们在杭州桐庐莪山畲族乡搭建了“乡村智脑”,仅在数字农业领域,当地村民借助智慧农业驾驶舱,就能完成“稻鱼工作”生态种养的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亩均效益从原先的不足千元“飙”至超万元。

当然,“跑村”的灵感,也得融入到未来的产品和策略规划里。陈海江对陕西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印象很深:那里有地道的关中小吃——为了做出特色,村委会在周围乡镇挖掘地道的小吃品种、民间厨师、本土原料,再与古镇元素结合,吸引有名气的小吃来村里经营,凭借特色美食“火出圈”,大大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收入。

袁家村的经验可以复制吗?在陈海江的规划中,用数字化力量帮助乡村更好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做好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有效对接,乡村就有希望成为“有风的地方”。

去年9月,力石科技联合云南大理打造的农文旅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热门的旅游城市,大理共有12000多家民宿。“我们打造的平台不仅吸引民宿业主入驻,还囊括了本地农副产品、文创特产、景区门票等旅游供应链。按每家民宿业主至少带来2000名游客估算,这张‘网’能量不小。”他说。

农创客陈海江如今已经铁了心要扎根数字农文旅赛道。在他心中,一直有个很朴素的心愿,“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游客来到乡村能发出衷心的感叹,原来乡村可以这么好!”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