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看NASA计划——技术焦虑下的科技比拼

近期,阿里巴巴在杭召开首届技术大会,会议透露阿里巴巴正在启动一项代号“NASA”的计划,面向未来 20 年组建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储备核心科技。

马云究竟想要带领阿里巴巴去向何方?为何BAT三大巨头不约而同的高举科技大旗?华夏时报总编辑、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在新辣日评《水皮杂谈》“资本风云”中,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直击BAT繁荣指下的技术焦虑。

技术主动布局,解决未来困难

NASA计划究竟是什么?水皮戏言,误以为自己眼花,因为这个单词在他的印象中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的简称。

对此马云有着形象的阐述,他认为,以前阿里的技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未来阿里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核心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项目包括机器学习、芯片、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换言之,阿里过去的技术是被动支撑,很难走到前面。在水皮看来,这意味着阿里未来的技术将更为主动,布局跑到了业务前面。

技术焦虑症,增长天花板

马云为何要大张旗鼓启动NASA计划,而且还宣布“预算不设上限”?水皮认为根源还是在于阿里的“技术焦虑症”。

水皮表示,尽管阿里在国内电商老大的地位短时间内已经无可撼动,但业务的增长终究逃不过经济规律的五指山,总有一天会触及天花板。因此在迅猛的增速下,马云也始终有所忧虑。

在阿里公布的2016年度第三季财报中,首次没有披露交易额数据。这在水皮看来,便意味着阿里在思路上的转变,不再认为交易额是值得夸耀的东西。而从2017年开始,阿里就已经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而是用“新零售”取代“电商”标签。水皮认为,这就是马云正在试图转变大家对于阿里的传统印象,而NASA肯定也是阿里去电商化的重要一步。

后互联网时代,科技实力大比拼

水皮介绍,其实早在几年前,阿里就和中科院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共同研制量子计算机。也连续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上做了不少努力,如计算机操作系统“飞天”;“人脸支付”功能等,根据阿里的数据,阿里目前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多位博士;36位合伙人中,有9位拥有工程师背景。

“巨头们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存在技术焦虑症”,水皮断言,并以谷歌和初创企业OneWeb 为例,分析了阿里的机遇和挑战。

除了阿里之外,腾讯和百度也在力拼科技。水皮表示:两会上马化腾大力推动大数据概念;百度的人工智能也不断加大投入,“后互联网时代其实比的就是科技实力”。

水皮总结到,互联网竞技的背后推手就是科技,所以一旦技术发生停滞或遭遇瓶颈,靠技术起家的巨头便会陷入焦虑。这正是BAT不断为自己施压,力争跑到竞争者前面的根本原因。

听完水皮一席杂谈,你是否对于阿里的NASA计划以及腾讯、百度的科技雄心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在简短的评论中,揭露出事情背后的本质,给予网友最直观、确切的观点,正是《水皮杂谈》的特色。而也正因为如此,水皮才能实现每期节目都引发巨大反响的不俗成绩,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拔得头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3-2015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热线版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