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不是不愿意而是没能力提供逃逸用户骑行数据
6月6日,深圳交警官方微博通报批评ofo公司不承认肇事车,拒不提供当事人相关资料和信息。经历了大概一周后,深圳“ofo共享单车肇事逃逸”事件,目前仍未找到嫌疑人,深圳交警先是无奈官微喊话ofo,ofo不理不睬,最后不得不上门取证。
为深圳交警的敬业点赞,也为ofo的不配合调查感到愤慨!
对此ofo也表示实属无奈,委屈的表示“该车辆是肇事者通过非正常手段进行骑行。”是的,ofo并非不愿配合,而是没能力配合调查。因为ofo没有GPS和机械锁的原因,连ofo官方后台都查不到当时的使用者是谁,机械锁漏洞很容易让肇事者绕过平台监督,ofo每天使用的人可能是有很多,但ofo官方压根不知道谁在使用。
有专业人士根据ofo的声明分析指出,由于小黄车目前存在诸多漏洞导致市民可以轻易解锁进行非法使用而造成事故,根据侵权责任法,ofo公司或将承担相应责任。这一切都要从ofo没有GPS的机械锁得到答案。
由于ofo使用的是机械锁,用户获取密码后手动解锁才可骑行,结束行程后还要手动上锁并拨乱密码。由于用户习惯,没有及时锁上和拨乱密码,不少ofo单车就这样没有上锁放在路边,这一辆辆没有上锁的自行车,对于不少人来说,就是一个个诱惑。另一方面,ofo官方也只能通过用户手机定位获得单车活动轨迹。
但是尴尬的一幕总是会发生,由于机械锁质量太差、破解难度太低导致真正免费骑ofo的人非常多。ofo一直声称研发并投入使用智能锁也被爆质量太差、电池污染环境,其所谓的智能锁内部也没有高大上的北斗导航芯片,现今道路上投放的ofo小黄车仍然是机械锁为主。这就导致了ofo无法在线管理ofo用户,因此此次ofo肇事逃逸事件ofo为何敢不配合交警调查?不是不愿意啊,而是在后台看了又看没记录啊!
由此可知,ofo官方此前宣传的“大数据”原来是一个噱头,其面对深圳交警要求的配合调查一直支支吾吾不小心暴露了其伪大数据的内在实力,试想连产品使用者都无法获知,这样的大数据价值几何?还是真正改进产品吧,不然用户总是被受伤。(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