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创始人戴威面临退场,被滴滴收购喜忧兼半

近日,“ofo创始人戴威被架空”的“传言”被众多媒体和舆论所采信,引发业内人士探讨。

悉数引发ofo创始人戴威将出局的众多证据及细节:

据媒体报道,ofo创始人戴威对ofo的持股应该在30%-40%之间,而滴滴对ofo的多轮投资之下,其占股已经逼近戴威的控股数值;

ofo董事会中,几位投资董事,同时也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他们对滴滴发展的重视,要远远高于ofo;

近日,ofo接入到滴滴出行App,用户可以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服务;

在D轮融资之后,ofo创始人戴威在董事会的职位,从“执行董事长”变成了“董事长”,这一转变代表着戴威从话事人变成了“吉祥物”。

当然证据和细节之下,滴滴全盘收下ofo仍然只是根据市场和资本的运作所作出的推演和猜测,事实上还未实现。

但是出于ofo近期的种种失望表现,人们更倾向于ofo被滴滴收入囊中:

虽然是创立最早的共享单车品牌之一,但ofo面对后来者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也许ofo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ofo最开始高唱的两三百低成本的单车优势,如今已经变成ofo的劫难。ofo单车损坏率直线攀升,不仅影响用户出行体验,而且让其陷入维修和召回的亿元成本之中。

ofo仅靠车海战术冲击市场份额和市场数据,但不支持GPS和智能锁等“高成本”功能的ofo,一直还停留在满足代步的基础需求上,无法挖掘巨量用户和出行数据,更无法从中挖掘价值。

而更令用户失望的是,随着全国各地未成年骑行ofo致死、死伤的安全事故发生,ofo机械锁漏洞、如何召回以及ofo何时研发出真正的智能锁单车等系列难题成了ofo的不能承受之重。

除此之外,ofo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自身的一系列短板,如何处理与滴滴之间的关系也是ofo当务之急需要明晰的事情。对此(+本站微信),面对ofo创始人戴威的最终去处,业内人士认为:

让ofo成为滴滴出行生态的一环是一种好的选择,但ofo或面临掉队

ofo要保持行业地位,就必须在高投入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改革产品和体验。滴滴的支持,能够负担起更换车辆、重建运营的巨额投入,这是好事。

但同时可以指出的是,共享单车行业群起争霸,关键时刻对公司战略调整、决策执行效率的要求极高,创始人和团队的退出,必定面临公司架构调整、业务和团队合并的阵痛,这所损失的时间,将在市场数据上直观的体现。

届时,ofo能否保留既有的市场份额、是否会失去竞争机会……这些都是未知数。文章来源:http://news.cnw.com.cn/news-china/htm2017/20170503_3416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