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知乎的离职信
2017年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辞职信。上级和HR流程化的挽留之后,定下来15号正式离职。由于还没有离职,就先匿了吧。
本人89男,2011进入职场先做过英语教育机构的销售,但我英语不好,后来就被朋友介绍过来做外卖BD,这个行业流动比较大,当时的我也比较迷茫,百度、达达、美团都干过一遍。工作换来换去还不是为了工资高一点。14年底饿了么开的工资很是诱惑,当时说一年能有15薪。我就进了饿了么做市场谈商家,工作两年,一线城市BD岗,职位职级也没有变过。我想到了离开。
其实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个团队是否值得坚持。饿了么给了我奋斗打拼的平台,我也花了无数心血在业务上。这年底的,外卖干BD的换工作也比较频繁。有百度和美团的BD朋友最近也问我饿了么怎么样,问我干了两年,什么苦都吃过了,干嘛要走?
来这里回答还是想在和饿了么告别的同时,给即将要做BD干市场的朋友一点参考。百感交集,自己也是想梳理下怀念的那些事儿。
——————分割线————————
两年来收获最大的是兄弟
追求极致和同甘共苦
在饿了么大都是热血青年,谁不想飞黄腾达。大家也是说得出也有能力造梦的人。我在的两年,饿了么打出的业绩和名气都是里面得兄弟用青春换来的。饿了么的BD有两方面我觉得是很有底气的:。
追求极致:进公司的第一天,我们说了要达到的交易额和新增门店数,时间再短、目标再高,都一定会实现。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门店的覆盖,我们不惜一切把物料铺满商户,不给竞争对手留任何空间,基本上竞对铺的物料,我们第二天就全部覆盖了。
同甘共苦:平级之间相处比较融洽,尽管工资不高,大家还是热衷聚会。有困难也会出力,非常讲义气。要说的是,出去跑业务或者经常回家晚打车是不报销的,有的同事赚钱少,我们也不要他买单付账。
在饿了么工作还有收获,就是打交道。大家不要觉得干BD市场特别low,我们出去谈的商家基本都是陌生人,要获得信任,除了职业素养还有人品。推广产品的时候要讲清楚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给商家上单的时候,要看商家的菜单怎么上,推广的计划是否适合这个商家。
饿了么最大的财富不是交易额和订单量。而是一线BD的忠心。
那来说说我离职的诱因吧。
公司新KPI结构调整,GMV占KPI的30%,新增占20%,出单率30%,物流数据20%。公司调整KPI是为了搞冬季战役,但对于BD来说完成这些指标的80%才算合格,绩效还得根据完成合格比率打折扣。基本上这些指标能完成70%就不错了。
比如说营长的底薪也才税前4500,以前好的时候绩效系数能到2。就算指标都刚好合格达标,绩效系数还得得乘以80%。薪资相比之前骤降2000以上。我在饿了么两年,底薪也就3000,绩效系数从没到过2,一般也就1.3。现在工资到手基本上不到5000块,自然是不能再坚持下去了。
唉,谈钱伤感情,不谈钱却无法安身立命。薪资是我不能继续呆在饿了么的重要原因,但还是应该综合谈谈离开饿了么的各方面因素吧。最近有一篇文章说离开一家公司可以说是对人生轨迹的调整,选择跳槽的原因也不会只有一个。
高压的同时有一些违心的煎熬
一直以来在饿了么做市场都是没有办公室的,我们开会都随便找个地方,有一段时间是在肯德基堆放物料的仓库开会。其实办公室是能给跑市场的有个企业归属感,倒不是必须。但是饿了么作为一家八年的公司,办公环境实在有点差了。
更致命的是,奔波的BD为了更好的绩效,必须狂上新增。前段时间网上报过饿了么上面有很多“幽灵餐厅”,商家共用地址,或者共用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冬季战役也是如此,越来越难达到的KPI让人不得不多刷新店。因此,平台上了很多僵尸店,尤其是饮料店、甜品店,其实完全不出订单。大家久抱着能多赚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去刷。
虽然知道刷单不对,但是为了吃饭,久而久之又觉得这是行业正常情况。明知道刷了新增根本不会让业务有发展,还是为了一点点工资要去上单,也刷不了多少钱。我在比较煎熬主要是觉得要有诚信,这毕竟是我谋生的职业。谈合作的商家能信任我们看得也是人品,有没有为他们着想?
冬季战役开始前,我们BD就已经疲惫的不行。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但十月份开始就各种口头下命令,执行业务部门996工作制。不能理解的是,饿了么的研发部门同时执行997,这在业内应该也是绝无仅有了。业务部门说是996,新的KPI压力太大,交易额上不去,周日也是要加班的。
离职前我和朋友聚餐时候被问到,这么多问题,上级会不知道吗?营长、团长、区长一层一层总是会有人管这些问题吧?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方面。
自上而下不懂考虑商家感受。
饿了么的管理团队还是蛮混乱的。营长以上级别倡导赚钱,回扣严重,有的领导还把公司物料拿出去私自买卖,上面说的刷单,上僵尸店他们都是知道的。有的营长带着下面的人刷单冲业绩。公司里面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又都是只准执行,不许提问,一言不合就劝辞下属。我在的片区离职率也很高,40%以上。
吃回扣也不是冬季战役才有的事情,早已经普遍到了业务的方方面面。饿了么给商家一直在推 “星火计划”,商家可以选择自愿上线,上线收取5%的佣金,作为技术服务费,不上线的没有任何费用。但是上线不上线区别实在太大了,星火计划的商家能拿到好的排名和位置,没有上线星火计划的商家,基本上在移动端都排到了十屏之后了,根本不会被消费者看到。
很多BD拿星火计划威胁商家直接下线。他们有胆子这么做也是因为上面逼着下属签星火,而有的商家没有闲钱上星火,有时候也会给BD几百块的回扣当“保护费”,总之威逼利诱都是有钱赚的。其实星火计划和竞价排名没什么区别,交钱多的位置靠前,交易额、订单量自然能多一些。
其实在饿了么干BD是有很多灰色收入机会的,但基本上都是些没有原则的事情。一直以来BD薪资普遍比较低,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吃回扣。尤其是有补贴的时候,刷出单量能有补贴分成,基本上都会和商家对补贴分成,拿一笔意外之财。和商家分补贴,甚至和商家一起骗补贴的人也不在少数。我知道的,胆肥的员工能骗好几万,甚至上十万。
这还只是业务上,拿回扣、骗补贴、刷新增、威胁商家都是直属上级默许甚至直接授意的行为。为了业绩有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也不好多评价什么。工作方式不能认同也就罢了,大家也是希望能完成公司的计划,给公司添砖加瓦。但通常这种时候总是被社会老油条钻空子。
作为创业公司,天花板还是太低了。
这两年来,因为工作方式不太相同,我个人是不太能很好的融入团队。我还没满28,多少也指望着能在公司多呆一些司龄,负责好一块儿业务,这样能往上有层级晋升,哪怕次一点,努力拼命能涨工资也可以。讲真,每周日我们团队聚餐,都是下面的同事一起AA,营长根本不用掏钱。身边会来事的同事请他们出去洗脚按摩,称兄道弟,升职的不在少数。有时候团长自己晋升了,也只会带自己关系好的那几个人升职涨工资。
饿了么接受阿里投钱以后,大家一直觉得被吸收的很厉害。阿里用饿了么搞他们自己的口碑外卖,饿了么一直在拿自己的资源给别人做嫁衣。最近和阿里的对赌协议输了,KPI就更猛了,公司高层不想被阿里吃掉,但是这是大势所趋啊。我们一线的不指望能被并到阿里做他们的员工,只希望顺顺利利签单,老老实实拿工资。其实并到阿里也不见得是坏事,我们这些一线的空间能大一些。
有时候公司高层又让人比较寒心,大老板谈到我们这些做市场的,还说“业务部门比较贱,你需要用鞭子抽”,让人寒心。其实饿了么做市场的也都年龄不大,所以基本上不能指望同事、上级能给业务指导,公司也没什么培训,也不会有公开的晋升机制。所以别说给商家服务了,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赚钱。饿了么呆的这两年,我反而比频繁跳槽时候还要迷茫了,根本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估计很多既得利益者会来喷我,打口水仗,骂我看不惯公司为什么不早点辞职。但我觉得BD执行层很多人跟我是一样的,想赚钱,拼了命,高速运转,根本没有空去想对不对和怎么办。
我还没到而立之年,工作的前提还是要走正路,当断则断吧。虽然决定要离开饿了么,但未来我还是会在外卖行业做市场,我相信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是金子总会发光。
来源(今日头条)